形态识别:均线的收敛与发散-开源量化评论

慧选牛牛
慧选牛牛 每天10分钟,专业解读新财富脱水研报精华,分享顶级投资机构的电话会议和调研纪要,关注微信公众号“慧选牛牛”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1685 浏览

摘要
价量均线的收敛与发散形态能有效预测个股未来收益不同周期价格均线之间的发散是常态,而收敛通常仅出现在特定的窗口期。当不同周期价格均线趋于收敛时,我们倾向于认为个股未来进行方向选择的概率提升,即变盘点的前兆。价格收敛因子(PCF)RankIC 均值仅为 2.78%,年化后的RankICIR 为 0.94,表现乏善可陈。不同周期成交量均线的收敛发散衡量了市场上投资者交易意愿的变化。当长短期成交量水平趋于一致时,往往是因为个股赚钱效应弱化,导致投资者交易意愿下滑,股价处于阶段底部的概率升高。成交量收敛因子(VCF)全区间内 RankIC均值为 7.69%,年化后 RankICIR 为 3.56,表现优异。通过将价与量进行融合,我们希望通过价格均线收敛与否来判断个股当前时刻是否位于变盘点前夕,通过成交量均线收敛与否来判断个股当前所处位置的高低。价量双收敛因子(PVCF)相比单一价量因子,表现有所提升,RankIC 均值为9.11%,年化 RankICIR 为 2.94。 另类指标的收敛与发散形态比常规价量更加有效价格与成交量的融合,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个股成交额来替代。全区间内,成交额收敛因子(ACF)RankIC 均值为 10.30%,年化 RankICIR 为 3.57,相比与融合后的价量双收敛因子(PVCF),效果进一步提升。从测试结果来看,换手率收敛因子(TRCF)表现最优,RankIC 均值为 10.31%,年化 RankICIR 为 4.19。值得注意的是,区别于以上四个因子(PCF、VCF、PVCF和 ACF),换手率因子(TRCF)是唯一市值行业中性化后绩效显著提升的因子。TRCF 与 Barra 中的流动性和残差波动率风格因子具有较高的负相关性,全区间内均值分别为-49%和-43%。换手率收敛因子在不同宽基指数中均有显著的预测能力。但是从时序上的RankIC 表现来看,近一年在沪深 300 指数中,TRCF 预测效果有所衰退,而在中证 1000 和国证 2000 指数中,预测胜率维持在高位。 高频调仓和增加样本均线数量能有效提升绩效表现调仓频率从月频提升到周频后,换手率收敛因子 RankIC 均值从 10.31%下滑到7.87%,年化 RankICIR 从提升到 4.19 提升到 6.56,因子收益稳定性大幅提升。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加,换手率收敛因子无论是在因子预测显著性上还是稳定性上均有稳定提升,表明样本均线数量增加有所裨益。 风险提示:模型基于历史数据统计,未来存在失效风险。
附件列表

形态识别均线的收敛与发散开源量化评论91开源证券20240414.pdf

2.23MB

0.00已付费

积分

下载

发布于 2024-04-19 15:30

免责声明:

本文由 慧选牛牛 原创发布于 百果量化交流平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

已收录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