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中小板弱转强量化策略

博股通金DL
博股通金DL 这家伙很懒,还没有设置简介

0 人点赞了该文章 · 24 浏览

本策略是从joinuqnat平台移植,原文转载于:https://www.joinquant.com/view/community/detail/e8b5e8dda68e129066e8129e0753c124?type=1

5 年百倍的超额收益密码深度解析
在量化交易的浪潮中,能够实现长期稳定高收益的策略始终是市场焦点。由空空儿研发的 “中小板弱转强策略” 以 5 年百倍、年化 55% 的惊人业绩脱颖而出,其背后是严谨的逻辑架构、多维的选股体系与精细化的风控机制。本文将从策略本质、核心模块、技术优势到实战价值进行全方位深度拆解,揭秘其持续创造超额收益的底层逻辑。
一、策略核心定位:精准捕捉中小板 “弱转强” 价值拐点
1.1 策略本质:资金与形态的共振捕捉
“弱转强” 是 A 股短线交易中的黄金机会信号,指股票经过短暂调整(弱态)后,资金关注度回升、技术形态修复,即将进入上涨周期(强态)的临界状态。该策略聚焦中小板(399101.XSHE 成分股) 这一特定赛道,原因在于中小板企业兼具成长性与流动性优势:既不像主板大盘股反应迟缓,也不像创业板小票波动极端,是资金博弈 “弱转强” 机会的最优载体之一。
策略摒弃了盲目追涨杀跌的粗放模式,通过量化模型将 “弱转强” 信号具象化为可执行的交易规则,实现对资金流向、技术形态、基本面质地的多维度共振验证,从而精准锁定高胜率入场点。
1.2 业绩背后的逻辑支撑
公开数据显示,策略实现 5 年百倍、年化 55% 的收益表现,并非依赖极端行情的偶然爆发,而是源于三大核心支撑:
赛道聚焦:深耕中小板成分股,规避了非成分股的流动性风险与资质风险;
信号精准:通过 10 + 重过滤条件筛选 “真弱转强” 标的,剔除伪信号干扰;
执行纪律:严格的买卖时点与风控规则,最大化收益的同时控制回撤。
二、策略架构拆解:从选股到交易的全流程量化闭环
策略基于聚宽量化交易框架构建,通过initialize初始化全局参数,以perpare(选股准备)、buy(买入执行)、sell(卖出执行)三大核心函数为主体,辅以多维度工具函数,形成 “选股 - 买入 - 风控 - 卖出” 的完整交易闭环。
2.1 全局参数设置:精细化交易环境校准
策略开篇即通过参数设置奠定稳健交易基础,细节之处彰显专业度:
滑点与成本控制:设置万分之一固定滑点与万分之三左右的交易成本(含印花税、佣金),回测结果更具参考价值;
仓位管理基线:通过g.stock_num=4设定单期持仓 4 只标的,实现分散配置,降低个股风险。
2.2 核心模块一:多维漏斗式选股体系(perpare 函数)
选股是策略的核心竞争力,通过 “全域筛选 - 层层过滤 - 因子排序” 的漏斗模型,从海量标的中锁定优质标的,具体分为六大步骤:
第一步:基础池构建 —— 聚焦优质中小板标的
成分股筛选:以中小综指(399101.XSHE)成分股为初始池,确保标的流动性与市场代表性;
ST 股剔除:通过get_st函数过滤 ST 股,规避退市与流动性风险,初始池安全性大幅提升。
第二步:基本面风控 —— 国九条合规过滤(GJT_filter_stocks 函数)
响应 “国九条” 监管导向,加入财务质地过滤,从根源上排除垃圾股:
筛选近一年净利润为正、营业收入超 1 亿元的标的,规避业绩暴雷风险;
要求 ROE(净资产收益率)、ROA(资产收益率)均为正,确保企业盈利能力与资产质量,进一步压缩风险空间。
第三步:技术面初筛 —— 确认趋势健康(filter_stocks 函数)
通过 10 日周期技术指标验证,确保标的处于 “弱转强” 前夜的健康状态:
趋势验证:收盘价站上 10 日均线,且高于前一日低点,确认短期趋势向上;
量能匹配:当日成交量较前一日放大,但未超过 10 倍(规避异常放量陷阱),确保资金介入温和且持续;
价格底线:收盘价高于 1 元,规避低价股波动风险。
第四步:调整状态验证 —— 锁定 “弱转强” 前提(rzq_list 函数)
这是 “弱转强” 逻辑的核心验证环节,通过日期回溯筛选特定走势标的:
昨日不涨停(处于调整 “弱态”),但前日出现涨停(证明有资金持续关注);
这种 “涨停后调整” 的走势,是资金洗盘后即将拉升的典型特征,为 “转强” 提供了坚实基础。
第五步:开盘价过滤 —— 控制介入成本与风险
筛选开盘价在昨日收盘价 95%-101% 区间的标的:
低于 95% 低开可能反映利空风险,高于 101% 高开可能导致介入成本过高;
同时剔除已持仓标的,避免重复交易与过度集中。
第六步:资金强度排序 —— 捕捉即时买力(filter_stocks_by_b_s 函数)
通过集合竞价数据判断资金真实意图,是策略的 “点睛之笔”:
计算集合竞价阶段 5 档买盘与卖盘资金总和(buymoney与sellmoney);
仅保留资金净流入占优(b_s>0)的标的,确保 “转强” 信号有资金支撑;
结合换手率与开盘溢价率构建综合因子,按因子排序选取最强标的。
2.3 核心模块二:纪律化交易执行体系
买入执行:精准择时与资金分配
买点时机:早盘集合竞价结束后(09:27)执行买入,此时资金流向信号已明确,避免早盘混乱波动;
资金分配:等权重分配可用资金至选定标的,单只个股资金占比可控,分散风险;
交易过滤:剔除停牌、涨跌停个股,确保订单可执行性。
卖出执行:多条件触发的风控闭环
策略设置多重卖出条件,兼顾收益锁定与风险控制,每日 13:00 与 14:55 两次执行,确保及时响应市场变化:
趋势破位止损:股价跌破 7 日均线,证明短期 “强态” 已破,立即离场;
盈利止盈:持仓盈利超过 0% 时,结合其他条件择机止盈,落袋为安;
强度消退离场:昨日涨停个股当日未涨停,说明资金动能不足,及时退出;
跌停应急处理:专设dieting函数监控跌停个股,一旦打开跌停立即卖出,规避连续跌停风险。
三、策略核心技术优势:为什么能实现 “5 年百倍”?
3.1 多维度共振选股,胜率远超单一因子策略
传统短线策略多依赖单一指标(如成交量、涨停板),易受市场噪音干扰。本策略构建 “基本面 + 技术面 + 资金面” 三维筛选体系:
基本面过滤确保 “安全边际”,技术面验证锁定 “趋势方向”,资金面确认 “即时强度”;
多重条件叠加后,无效信号被大幅过滤,据回测数据,最终入选标的胜率较单一因子策略提升 40% 以上。
3.2 精细化风控,回撤控制能力突出
高收益的核心前提是风险可控,策略构建了 “事前过滤 + 事中监控 + 事后止损” 的全链条风控:
事前通过财务、ST、价格等多维度过滤,从源头降低风险;
事中通过dieting函数实时监控跌停个股,应急处理极端风险;
事后通过均线破位、盈利止盈等条件,快速切割亏损、锁定收益。
回测显示,策略最大回撤较同类策略降低 30%,收益稳定性显著提升。
3.3 贴合 A 股短线生态,交易时机把握精准
策略深度适配 A 股中小板交易特征:
聚焦早盘集合竞价资金信号,捕捉日内最强启动点;
针对 A 股 “T+1” 规则,设置多时段卖出检查,避免当日风险累积;
适配中小板 “高成长、中流动性” 特征,既保证收益弹性,又避免流动性不足导致的滑点损失。
3.4 代码工程化程度高,实盘落地性强
策略代码具备极强的可执行性:
完善的异常处理(如数据缺失、订单失败),避免程序中断;
清晰的日志输出与参数配置,便于实盘监控与优化;
严格规避未来函数,回测数据与实盘表现偏差率低于 5%,实战价值突出。
四、策略价值展望:适合谁?能带来什么?
4.1 适配人群
量化交易者:可直接作为核心策略,或作为组合策略的短线增强模块;
短线投资者:提供清晰的交易规则,解决 “买什么、何时买、何时卖” 的核心痛点;
机构资金:可通过参数优化(如调整持仓数量、过滤条件)适配更大资金体量,实现稳定收益。
4.2 应用价值
收益增强:回测年化 55% 的表现,为投资者提供超额收益来源;
风险可控:多重风控机制确保收益稳定性,降低短线交易的不确定性;
可复制可优化:策略逻辑清晰、参数可调,可根据市场变化(如注册制改革)优化筛选条件,持续适配市场生态。
五、总结:量化时代的短线掘金利器
A 股市场从 “散户主导” 向 “机构化、量化化” 转型的背景下,“中小板弱转强策略” 以其严谨的逻辑架构、多维的筛选体系、精细化的风控机制,成功实现 “5 年百倍” 的惊人业绩。它不是靠运气的 “赌徒式策略”,而是基于市场规律的量化结晶 —— 通过将 “弱转强” 这一模糊的交易直觉,转化为可执行、可验证、可优化的量化规则,为投资者打开了短线掘金的新大门。
对于追求超额收益的交易者而言,这一策略不仅是一套交易工具,更是一种 “基本面定方向、技术面找时机、资金面做验证” 的量化交易思维,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持续创造确定性收益。

附件列表

rzq.txt

18KB

999.00

线上付款

发布于 20 小时前

免责声明:

本文由 博股通金DL 原创发布于 百果量化交流平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还没有账号?去注册

暂无评论